空军作为中后期核心战力,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无视地形的高速机动性和远程打击能力。侦察机、轰炸机、战斗机与运输机构成的空军体系需配合陆军协同作战,其中轰炸机是摧毁敌方防空薄弱目标的主力,而战斗机则专职制空权争夺。空军单位造价较高且依赖科技解锁,需合理规划资源投入顺序,优先升级关键兵种以形成战力优势。
侦察机实用性受限,但其超大视野和快速侦查的特性仍不可替代,尤其在配合轰炸机远程打击时能提供关键战场情报。轰炸机编队需注意弹药消耗与作战时长平衡,30分钟的基础轰炸时间可通过策略卡适当延长。战斗机对空能力与防空炮相当,主要承担护航任务,其定位更偏向战术防御。运输机则能实现跨地形快速投送轻型坦克等装备,在突袭作战中具有独特价值。
空军作战需严格遵循多兵种协同原则,单独使用轰炸机攻击建筑效率低下。典型战术为侦察机先行开视野,轰炸机在战斗机掩护下清除敌方防空力量,随后陆军部队推进占领。若遭遇敌方防空火力拦截,可通过数量优势强行突破,但需预估战损比。空军单位移动路径应避开敌方防空塔射程,利用地形掩护实施迂回打击。
后期可组建全空军部队,但需确保制空权绝对优势。轰炸机与战斗机配比建议3:1,同时保留至少一队侦察机提供实时战场监控。运输机在资源调配和紧急增援中作用显著,尤其对偏远据点可实施快速补给。空军单位经验值和士气对战斗力影响显著,需通过连续作战积累属性加成。
策略卡对空军强化至关重要,全军突击可提升轰炸机攻击力,闪电战增加40%移速适合快速转移战场。攻城阶段建议搭配攻城武器策略降低敌方建筑防御。空军单位操作需注重微操,例如分散炮兵走位避免误伤,以及及时调整编队阵型应对突发状况。重建顺序优先修复空军基地和补给设施,确保持续作战能力。